【認識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常見的疾病,又叫嬰兒猝熱疹,特色是高燒3到5天,燒退了出疹子,不少嬰幼兒都曾罹患過。病原是第六型與第七型人類疱疹病毒,因此少數寶寶有可能感染到兩次玫瑰疹。

玫瑰疹好發在年齡較小的6個月到兩歲間的嬰幼兒,95%出現在3歲以前,而主要發生的高峰是6個月到一歲3個月之間,6個月以下少見,可能由於通過胎盤母親的抗體,會保護大多數6個月以下嬰兒。統計上兩歲以上嬰兒大都有了抗體,有些感染過的嬰兒不一定有發燒出疹的典型症狀。

玫瑰疹,寶寶會有不明的39度以上高燒,溫度可達到40度;退燒藥給了會退燒,但藥效過了又會再高燒起來, 發燒可到3至5天。因為罹病的年齡很小、體溫上升很高、沒有明顯的症狀與徵候,常會使人擔心有敗血症或泌尿道感染的可能。有的醫生會安排驗尿檢查,尤其是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病史的嬰幼兒。

寶寶持續高燒3~5天到發疹之前,常常很難斷定是否是玫瑰疹,退燒藥給了會暫時退燒,但馬上又高燒起來,往往讓家長手足無措,有些家長會緊張到四處就醫,必須等到燒退出了疹子,確定診斷是玫瑰疹,家長才感到比較輕鬆。

玫瑰疹有時候也會被誤認為是感冒,因為少數寶寶可能會合併有輕微的咳嗽、流鼻水症狀。流感、腸病毒、類流感(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初期也以高燒表現,也沒有鼻水,咳嗽的症狀、在表達能力不好的嬰幼兒不易分別。

年齡很小、燒很高、活力很好的特點以外,高燒使用退燒藥退燒以後,寶寶的精神和活力大多很好,除了發燒以外無明顯或很輕微的其他症狀,有經驗的醫師常常可以根據這些特點,事先就猜可能是嬰兒玫瑰疹,提醒家長寶寶有燒退會出疹子的可能。

玫瑰疹最大的特性就是,當發燒漸退時,會出現玫瑰紅似的細小斑丘疹,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有如花豹斑,疹子隨著數目增多,1至3天內會慢慢融合和消退。有些出了疹子還會微燒個一天,有些甚至到完全燒退了ㄧ天才出現,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疹子隨著數目增多,1至3天內會慢慢融合和消退。其實出疹子是種血管炎的現象,不只皮膚上會長疹子,體內黏膜也會有充血現象,還是要讓寶寶多休息、清淡飲食。玫瑰疹出疹子的時候, 少數家長會誤以為是藥物過敏或其他病毒疹。

燒退出疹子不一定就是玫瑰疹,有些寶寶燒了一兩天也會出疹子的叫病毒疹,常被家長誤以為是玫瑰疹。估計約有三十幾種病毒可能會引起燒退出疹子,除了發燒程度較輕微,發高燒也不滿三天,有的有點輕微腹瀉或少數咽部可見到潰瘍,疹子一兩天就消失。

嬰兒玫瑰疹本身是一種良性的疾病,幾乎不會有什麼併發症與後遺症。只有在少數(3~4%)情形下,寶寶因為高燒而會引起熱痙攣抽筋的神經症狀。由於6個月至5歲的幼兒腦部尚未成熟發育,當發燒時,腦細胞產生不正常的放電,而引起四肢突發性的抽筋。寶寶會突然失去知覺、叫不醒、目光呆滯,或眼睛往上看、嘴唇發黑、牙齒咬緊、全身包括手腳抽動、肌肉僵直與鬆軟無力交替發生,大多會在數分鐘內自動停止,但往往會讓家長緊張萬分。

熱痙攣發作的時候,要保持鎮靜、量體溫並做退燒處理,測量發作時間並保持口鼻暢通,不要亂塞東西在寶寶的嘴巴裡或綑綁固定抽筋的手腳。寶寶熱痙攣抽筋的時間較久或反覆發作的,應立即送醫。

寶寶發燒時,不要使用冰枕或擦酒精來退燒,請依醫師指示服用退燒藥,藥物也不要過量,穿著較寬鬆的衣服,清淡飲食及適量補充水份。一般定期約每四小時量耳溫,如果覺得寶寶有發燒或不舒服可以隨時量耳溫。退燒目的是減少發燒造成寶寶不舒服的症狀,如果寶寶沒有不舒服感覺也不必積極退燒或一定要退燒到正常溫度。使用再多的退燒藥,也無法防止熱痙攣的發生。

退燒的方法可以分為物理性退燒法(包括冰枕、溫水拭浴或洗溫水澡、貼於皮膚表面的散熱貼片等)與化學性退燒法(包括口服退燒藥、肛門退燒塞劑等)兩種。

治療發燒的寶寶,如果決定要降低寶寶的體溫,直接使用退燒藥來降低體溫中樞設定的溫度,不但退燒效果好,而且方便使用。尤其像玫瑰疹病毒會刺激提升腦部體溫中樞設定的溫度而引起高燒。並不建議單獨使用物理性退燒法;只有在退燒藥的退燒效果不好的時候,才考慮合併使用物理性退燒法。

針對發燒的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處理,如:發冷期需注意保暖,適量的補充水份電解質;高燒期使用退燒藥,減少被蓋及保持空氣流通,適量補充水份電解質,而退熱期則需保持身體清潔及適量補充水份電解質。

玫瑰疹有人戲稱是嬰幼兒的必修學分,讓不少經歷過的父母印象深刻;寶寶持續高燒3到5天尚未出疹子前,仍有可能是其他病因引起的發燒 ,等到燒退了,出了疹子,確定診斷是玫瑰疹,家長多日來的緊張才能鬆一口氣。

資料來源:
作者: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詹前俊
出處:臺安醫訊第17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tty 老師 的頭像
    Betty 老師

    桃園八德區保母~于涵媽咪的寶貝窩~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