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好情緒

  • 2013-03
  •  
  • 天下雜誌出版
  • 作者:和田秀樹

 

療癒好情緒

深呼吸~~~~~再慢慢從1

數到10,如果你還這樣

壓抑暴走情緒

,那就錯了!

別再讓情緒波動

影響你一天的心情,甚

至是一生的命運。

更別讓情緒「啃蝕」你的

身體,導致血壓心跳得

不穩。

所以現在就理順並掌控好

                                                                                                        自己的情緒,開始過快樂

                                                                                                        的人生吧!

 

◎摘自:和田秀樹 《療癒好情緒》   天下雜誌出版

 


「情緒」是無法直接控制的……

考量控制情緒的方法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將「情緒」與「行動」

分開。各種不同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情緒」是無法直接控制的。

情緒湧上心頭,可以說是人類最自然的生理現象,就算想用科技的

方法壓制,也不容易達到抑制的效果。

有時候「滿肚子怒氣」、「哀傷不已」的心情升起了,就算心中祈禱

:「這種討人厭的心情不能早點消失嗎?」

事實上,情緒卻無法立即消失。但若是「行動」,就比透過行動所表

現的「情緒」,來得容易控制。

因此本章將針對這類控制「情緒」的方法,與如何具體抑制不愉快

情緒的方式提出建議。接著,我想在下一章繼續傳授給讀者,如何

透過控制「行動」的方法,也就是間接掌控情緒的智慧。

前文曾提及,要人們直接控制「情緒」很難,但並非完全做不到。

已經形成的情緒,可能很難控制。但是有件事比較容易做到,就是

儘量設法採取預防的動作,避免讓自己產生不快樂的情緒。

1. 常曬太陽

最近精神醫學研究的焦點,特別重視人類日常生活的步調。

小學生的生活習慣被要求「早睡、早起、早餐,是健康的基礎」,

我認為這也是適合成人的習慣。

例如,我們已經得知,大人如果持續熬夜工作、過著早上睡到很晚

才起床的生活,腦中Melatonin,又稱為褪黑激素或黑素細胞凝集素,

是一種遍布在藻類到人類等生物身腦白金是某種成長荷爾蒙的構成元素

,可以調整睡眠的情況;科學界認為腦白金同時也可以調整情緒的情況。

腦白金如果分泌不足,人類就容易累積壓力,也容易形成憂鬱症。

換句話說,控制感情的能力也會因此減低。腦白金是在曬過太陽十四

至十五小時之後,才開始在腦內分泌。問題是,現代人根本很少出去

曬太陽。應該很多人整天都在辦公室的照明設備下過生活吧!

假如能夠利用午餐時間出去曬曬太陽也還好,但是大多數人不是在員工

餐廳用餐,就是在辦公室裡吃便當。除此之外晚上還要加班,等工作真正

結束時,往往已經夜色深沉了。

人們因此無法促進腦白金的分泌,導致睡眠過程不順利,晚上無法獲得舒適

的睡眠。睡不好也導致早上無法立刻起床,起床時的心情也不清爽。人們因為

腦白金分泌不足,導致憂鬱症的情況也時有所聞。此外,腦白金既然是促進成長

荷爾蒙分泌的要素,分泌不足也可能會導致衰老現象的造訪。

就像前面提及的,衰老現象與憂鬱症具有相當的關連。衰老現象與情緒失控更是

具有密切的關聯。

因此,世界上自殺率較高的地區,如立陶宛、白俄羅斯( Belarus)與俄國( Russia)

等,多處於北方日照少的地方。由此可見,無論就身體或心理健康而言,曬太陽

都是很重要的。

想控制情緒,首先應該調整好生活的步調。接著最重要的,就是讓自己好好地

曬太陽。早上早早起床,曬足陽光之後前往公司上班。如果想要多曬點太陽,不妨在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提前一站下車,然後走路到公司。到了公司之後,只要有外

出的機會就要把握住。午餐時間偶爾放棄到員工餐廳,改到外面用餐。

再者,儘量提早回家,回到家之後再出去曬太陽。對日本人而言,準時下班

可能很難,但是如果能早點回家,就儘量提早就寢,並且養成早起的習慣。

就這樣,只要調整好生活節奏,並且曬到充足的陽光,身體的狀況自然就

傾向健康,情緒也會因此受到好的影響。最後也會影響到工作效率與生產力。

2. 一定要吃早餐

早餐也很重要。人們如果不吃早餐,將會導致人體葡萄糖不足的狀態,因為

沒有足夠的葡萄糖可以輸送到腦部,所以導致大腦的活動力低落,工作效率

變差,或者失去耐性。

我總是對家裡有小學生兒女的父母說:「請一定要讓孩子吃早餐。」

原因就在於,吃早餐可以讓孩子的腦部開始充分活動之後,再去上學。

如果學生的大腦處於無法活動的狀態,老師講課的內容就無法吸收。

如果吃過早餐,腦部吸收到營養,然後才去上課,就可以提高授課

內容的理解程度。這樣的學習方式,才能顯現效果。 同樣的情況也

可以用在工作上。確實地吃下早餐,讓腦中攝取足夠營養,工作才

容易有所進展。工作有進展就不會累積壓力,也不至於湧出急躁的

情緒。

對控制情緒而言,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關於飲食還有一點要補充。有些人基於健康理由而不吃肉,

當然肉類吃多了對身體固然不好,但筆者覺得觀念不需要如此極端。

導致憂鬱症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腦內血清素分泌量減少,血清素的

構成原料 —色胺酸是一種胺基酸,可以在肉類當中攝取。根據統計,

高齡者當中似乎有人因為很少吃肉,所以欠缺血清素,因此導致罹患

憂鬱症。

當我們觀看電視上播出的烹飪節目時,節目中端出看起來很美味的

燒肉料理,頭腦如果想著:「真想品嘗看看這樣的肉,」這是很自

然的事。受到食欲本能的刺激,情緒也會產生波動。實際吃過之後,

也可以從肉類攝取到營養。因此,我認為就維持肉體健康與控制情緒

而言,肉類是必要的,最好還是吃點肉。

3. 節制喝酒

自殺率偏高的國家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飲酒的比率也較高。

北方的國家不只是日照的時間較短,有些地區更處於極端寒冷的地帶

,人們為了保持身體的溫暖,就大量飲用烈酒( hard liquor)。世界上

自殺率高、人民卻沒有喝烈酒習慣的國家,大概只有日本吧!

就日本國內來比較,在北部的秋田、青森、岩手等寒冷地區,人們喜

歡喝酒,自殺率也比較高。還有大家認定長壽者較多的沖繩縣,事實

上男性的壽命反而比較短。 原因除了受經濟景氣的影響外,也在於自

殺率較高。或許跟許多沖繩人喜歡豪飲「泡盛(譯註:蒸餾米酒,酒精

濃度最高為三 ○%)這種烈酒的習慣,可能也有關係。

無論怎麼說,喝酒過度對情緒的控制,只會帶來壞的影響。當你自己

喝酒,或者觀察周遭喝酒的人就能理解,酒醉的時候很難控制情緒。

酒精中毒的人就是典型的實例。這種人一喝酒就無法停止,還會口出

惡言、無端發怒,甚至哭泣,呈現出無法控制情緒的樣子。 不僅如此

,平常看起來很善良的人,喝了酒以後竟然會對店員、車站工作人員

暴力相向。有人因此被警方逮捕,不但影響工作,也傷害到自己的

人生。喝酒過度,往往很難有效控制情緒和行為,因此應該適可而止

,才是上策。

就精神健康層面來看,罹患憂鬱症的人如果喝酒過量,的確容易引起

患者自殺。因此,精神科醫師經常會勸憂鬱症病患,儘量不要喝酒。

不過也有人說,如果適度飲用,酒也可以變成良藥。我自己也喜歡酒,

因此經常喝點葡萄酒。

最重要的是,喝酒要適量。如果喝了酒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控制力,

不妨戒酒比較妥當。如果本身已經是憂鬱症患者、稍微一有狀況就無法

控制住情緒的話,就更應該要戒酒。 除此之外,我認為適量地飲酒倒

也無妨。

4.疲倦時,要充分且緩慢地休息

人類在疲倦的時候,比較容易失去耐心、容易生氣。身體疲倦時,

家人如果在耳邊嘮叨「幫我做這個」、「幫忙做那個」,有時候脾氣

就會爆發開來。因為疲倦的時候,人也會跟著失去寬容的能力。

還有,人們在疲勞的時候心情容易低落,思考也容易轉向悲觀。

萬一疲勞的感覺非常強烈,針對未來的展望,則更容易陷入「將來也

不行了吧!」、「事實上做不到吧!」的悲觀想法當中。

例如只是傷風感冒,感覺到強烈疲倦時,當人們面對平常不在意的

問題時,也會很容易就認定「或許這次不行了」。人們在很疲倦、

或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最好還是讓自己充分地休息。因為在疲倦的

狀態下,勢必無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有時也輔導面臨大考的學生。應考的學生太疲倦時,容易情緒低落,

陷入悲觀的思維。由於體內殘留著疲憊感,導致心情低落,「或許會考

不上」的不安心理也將揮之不去,而一直在腦中閃爍、盤據。人體疲勞

的時候,就無法提升學習的效率。心裡雖然想著至少要看十頁的書,結果

只讀了三頁。然後就難過地想:「我還有七頁沒讀完,啊!完了。這樣子

下去一定考不上。」心情上就開始認定自己會不及格。

面對陷入這種情境的考生,我通常會給予一句「先休息一會兒再說吧!」

的忠告。既然考前無法進入學習狀況,或者學習效率不斷下降,硬是勉強

自己讀書也沒有效果啊!與其這樣,不如休息一、兩天後重新衝刺,以便

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會建議考生們:「只是休息一、兩天,暫時停止

用功沒有什麼關係。總之,先休息一下,試試看能否讓自己恢復到先前的

狀態。」

成年人的情況也大同小異。在疲累的情況下工作,也不可能有進展,於是

想著「啊!或許無法趕上交貨期限。完蛋啦!」而開始被悲觀的思維控制。

在此情況下,當然不可能產生正面、肯定的情緒。

解決方案首先是整頓個人目前的狀況,好好地休息,讓低落的情緒緩和過來

,這樣一來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5. 絕不放棄,努力培養異性緣

對更年期女性而言,有所謂的「更年期障礙」。

症狀就是容易發怒、甚至導致憂鬱的狀態,情緒也變得很難控制。

聽說,最近男性也會產生這種更年期障礙。 導致更年期障礙的最大原因,

就是缺乏荷爾蒙。對女性而言,到了一定的年齡,月經就會停止。

隨著年齡持續增長、荷爾蒙分泌量不足,慢慢就引起更年期的種種症狀。

因此,醫學界針對女性採取的對策便是荷爾蒙補充療法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女性如果補充荷爾蒙,就可以讓更

年期延緩至某個程度。也可以讓自己多少保持身體的青春。

但是,因為過去也傳出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導致罹患乳癌的消息,因此,

大家也開始謹慎採用相關療法。最近因為可以在進行這種療法時,定期

接受乳癌檢查;因此又有資料顯示,採用此療法,罹患癌症的死亡率

很低。研究者也指出,如果慎重選用荷爾蒙種類,就可以將風險降到最

低。事實上,荷爾蒙補充療法對情緒控制也有影響。不但可以減少更年

期障礙中容易發怒和產生焦躁感的症狀,對控制情緒而言也非常有效。

還有,身體能夠回復年輕、心情也會變好,因此我認為,在促進生活樂趣

上也具有優點。針對男性患者的荷爾蒙補充療法,也開始廣受注意。 就男

性的更年期障礙而言,症狀並非一舉發作。醫學界有此說法,這類障礙是

緩慢地、長期地、一點一滴地在進行。這種說法主要是考量到形成男性更

年期障礙的原因,也應該是由於男性的荷爾蒙分泌量減少,導致內分泌失

去平衡的緣故。

就像女性停經一樣,男性也會因為年齡增加導致性功能減退。

只是男性和女性有一點不同,就是症狀比較難觀察得出來。 難以觀察其實

也有原因。歐美國家的人即使到四十、五十歲,普遍都還有性生活,因此

比較容易觀察。

但是日本人到了四十歲以後,夫妻之間的性生活就自然減少,因此比較難

察覺出異狀。 近年來,醫學界也開始注意,男性使用荷爾蒙療法好像也很

有效。據說,讓男性補充荷爾蒙的攝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讓人重返年輕

、精神上變得開朗、情緒控制能力也獲得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降低

了。 在此簡單針對性荷爾蒙提出說明,無論男性或女性,雙方都擁有所謂

的性荷爾蒙。

一般而言,人在年輕的時候,男性身上擁有的男性荷爾蒙含量和女性荷爾

蒙的含量比例約為二比一;女性剛好相反,擁有的女性荷爾蒙和男性荷爾

蒙含量則為二比一。 但是隨著年歲增長之後,男性身上的男性荷爾蒙量

減少,男性荷爾蒙與女性荷爾蒙的比例接近一比一;女性方面則是女性荷

爾蒙減少,女性荷爾蒙與男性荷爾蒙的比例也接近一比一。年紀愈大,無

論男性或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比例都是趨近一比一。也就是說男性與女性

構成要素愈來愈相同。事實上也是如此,人類年紀愈老、愈難分辨出男女。

總之,人們如果希望永遠維持青春,男性就應該想「我要更像個男性」,

女性也應該常想著「我要更像個女人」,而這就是秘訣。

雖然也有社會反對男女有別的主張,但是就醫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社會

只會讓自己更快速地走向衰老而已。我認為當人們變成「草食男」或「肉

食女」時,往往也是開始衰老的象徵。如果在年輕時期就無法分辨是男是

女,像高齡者的荷爾蒙比例一樣,變成一比一;換句話說,或許會比他人

衰老得更快吧!

最近在年輕人當中,愈來愈多人嘴邊掛著:「我想要買房子,也不想買車

子。」我想,失去欲望的人,或許身體也已經開始衰老。

不妨這麼說,人們年輕的時候當然不在話下,不論活到幾歲,都要保持外

表的光鮮明亮,這就是維持年輕的秘訣。

這不只跟身體的健康有關,跟心境的回春也有關聯。

此外,跟提升情緒控制力也有關係。無論活到幾歲,只要是男性,就想追

求女性;只要是女性,就想追求男性。這並非壞事。這種無論到何時都會

對異性保持關心的行動,就能刺激體內荷爾蒙的運作,這跟改善情緒控制

力也有關聯。

6. 呵呵大笑出聲

人類因為增齡產生的情緒變化,最明顯得就是「笑不出來」的現象。

年紀大了之後變得愛哭的人很多,但是很少聽說有人反而變得愛笑。年輕時

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會感到好奇想笑;年紀大了之後,就沒辦法一下子就笑

出來了。例如最近日本的電視節目,因為削減製作經費,只好請一些號稱

「雛壇藝人」、「雛壇演員(譯註:很多人一起上台共同主持的綜藝節目主持

群,擅長搞笑言行與帶動氣氛)等沒有特長、演出費用很低的藝人和演員,

擔任節目主持人和演出貴賓。看著這些綜藝節目還能笑得出來的,首先應該

是以看什麼都覺得「好有趣!」的

年輕人為主吧!年紀愈大,看到這樣的節目就愈笑不出來。 因此如果感覺

「最近看搞笑節目也笑不出來」,原因可能是演出的藝人技不如往昔,也可

能是因為身體衰老,所以個人感受笑話的能力開始衰退了吧。

人們如果想要恢復笑的能力,我建議不妨去看真正具有逗趣功力的藝人表演。

如位於大阪的「難波大花月劇場」、「寄席(譯註:日本大都市裡的演藝場,

演出包括落語、歌謠、漫談、雜耍等內容)等水準較高的表演,如果這些表演

如果還笑得出來,表示沒什麼問題。或者如果打開綾小路君麻呂( Kimimaro)

觀賞(譯註:本名假屋美尋,一九五 ○年生,日本的漫談家)的書或 CD時會

哈哈大笑的人,應該就沒有問題。

最近的醫學界,正在積極研究「笑」的效用。 呵呵大笑時,體內的自然殺手

細胞就會更有活力,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免疫naturalkillercells功能如果提升,

就不容易罹患癌症等疾病。現在一般人也已經瞭解到,「笑」對促進身體的

健康非常有效。還有,我們也瞭解到,「笑」對情緒具有正面的效應。有研究

顯示,當人感到憤怒、恐慌或過度緊張的時候,腦額葉的含氧量會突然下降。

因此,大腦皮質就無法運用理性處理情緒,據說人也會因此失去控制情緒的

能力。

碰到這種腦部緊張的狀況時,如果能突然放聲大笑、全身放鬆,氧氣就可以

通到腦的額葉,讓腦的活動恢復正常。也就是說,人是否會陷入緊張、恐慌

狀態,與當事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有關聯的。

當然,人們在場合不對時,也不能隨便發笑。

做人應該時時刻刻想到好玩、有趣的事讓自己開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過去我曾聽說過,許多世界級的演奏家,在面對廣大的觀眾表演之前,

為了緩和緊張的心情,就在後台互相說著笑話,逗大家笑。如此一來就

可以完全放鬆,等到真正演出時,就能夠演奏出非常優美的音樂。

我建議讀者,平常不妨積極找尋讓人發笑的要素,然後放進自己的生活

中,也是件好事。

7.適度的壓力是能量的來源

人們如果累積壓力,的確可能失去情緒控制力。但是請別因此誤認為完全

沒有壓力就比較好。例如,很多人提到在公司遭受「開除」的威脅、或者

被派任討厭的工作、或被連續加班的狀況逼到「產生壓力」。以上這些狀況

都是引起壓力的「要因」,用專業一點的語詞形容就是「壓力源」( stressor)

。 當人遭遇到壓力源時,做出的回應狀態就稱為「壓力狀態」。

所謂的壓力,並非客觀的東西。而是因為某些事情發生,人類對這些事情

產生感覺,並受到這些主觀感覺所左右而產生的反應。 例如在公司裡受到

「我要開除你喔!」的威脅時,會想到「萬一被開除就麻煩大了,努力一

點吧!」而開始發奮圖強的人,就不至於產生不良反應。也就是說,「開除」

的威脅,對於會因為別人大聲斥責而產生行動力的人而言,非但不會造成壓力

,還可說是激發他們能量的來源。

相反的情況是,一聽到上司說「我要開除你喔」,就恐懼到手足無措、或不

安感覺增強到精神萎靡的人,聽到同樣一句話,卻會轉成負面的壓力。

換句話說,依據不同的人,有些人的壓力源也會被導往正面方向,所以並非有

壓力就是不好的。最重要的是別讓壓力盤踞過度,以及如何接受外來的壓力。

人們應該盡可能將形成壓力的影響因素,一點一點地除去。如果這樣做還是

不行,就儘量別用否定的角度,去看待最終發生的事件,試著改變自己的

角度,用正面的姿態去迎接它。 這樣一來,就算只能做到不讓壓力的程度

升高,對控制情緒而言,也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8. 在生活裡安排運動時間

動脈硬化會導致人類控制情緒的機能變弱。其中也有人因此引起情緒

失控的狀況。由於我們無法預測自己的動脈何時會硬化,所以也不

容易預防。不過,萬一自己罹患了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千萬不要放棄照顧,並且留意飲食、運動與戒菸,狀況就可能得到改善。

其中又以運動最為重要。不只是針對動脈硬化,適度的運動,對身體

整體的健康、情緒都會帶來好的影響。 就算只有一點點也無妨,一定要

在生活當中安排運動的時間。

一般人的想法是,年輕的時候應該好好運動,等到年紀大的時候,不運動

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就真正健康的觀點來看,必須反其道而行才是正確的。

就醫學的角度而言,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就是像運動選手一樣,年輕時拚命

運動,等到退休以後,就完全停止運動。大家都認為,運動選手具有過人

的體格、運動能力,與超乎一般人的體力。但是運動選手卻不一定能活得

更長壽,甚至有人很早死,我想原因應該很容易理解吧!

從預防身體衰老的層面來看,利用年輕時儘量運動,跟防止衰老一點關係

也沒有。因為年輕的時候,衰老根本尚未開始,就算你不運動,也不至於

因此就導致快速衰老。

但是到了中、高齡之後,無論身體或腦部,都開始出現衰老的症狀。在此

階段開始設法防止衰老,才具有真正的意義。這時候愈是勤做運動的人,

抑制衰老的效果就愈高。

本來,人在年輕時,完全不運動也沒有關係。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就得一點

一滴地增加運動量才行。換句話說,不管你年輕時有沒有運動的習慣,年紀

大了以後,一定要注意保持適度的運動習慣,這樣不但能渲洩壓力,對打造

健康的身體也有幫助。就結果而言,對控制情緒也有助益。

其中又以運動最為重要。不只是針對動脈硬化,適度的運動,對身體整體的

健康、情緒都會帶來好的影響。 就算只有一點點也無妨,一定要在生活當中

安排運動的時間。

一般人的想法是,年輕的時候應該好好運動,等到年紀大的時候,不運動也

沒什麼關係。但是就真正健康的觀點來看,必須反其道而行才是正確的。

就醫學的角度而言,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就是像運動選手一樣,年輕時拚命

運動,等到退休以後,就完全停止運動。大家都認為,運動選手具有過人

的體格、運動能力,與超乎一般人的體力。但是運動選手卻不一定能活得

更長壽,甚至有人很早死,我想原因應該很容易理解吧!

從預防身體衰老的層面來看,利用年輕時儘量運動,跟防止衰老一點關係

也沒有。因為年輕的時候,衰老根本尚未開始,就算你不運動,也不至於

因此就導致快速衰老。

但是到了中、高齡之後,無論身體或腦部,都開始出現衰老的症狀。在此

階段開始設法防止衰老,才具有真正的意義。這時候愈是勤做運動的人,

抑制衰老的效果就愈高。

本來,人在年輕時,完全不運動也沒有關係。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就得一點

一滴地增加運動量才行。換句話說,不管你年輕時有沒有運動的習慣,年紀

大了以後,一定要注意保持適度的運動習慣,這樣不但能渲洩壓力,對打造

健康的身體也有幫助。就結果而言,對控制情緒也有助益。

9. 常與同伴或朋友交談

雖然我先前提到「控制飲酒、別喝過頭」,但我也認為,偶爾跟朋友或同事

出去喝酒並非壞事。

倒不如說,在日本的社會裡,喝酒或許也可說是控制情緒的重要行為。

日本的受薪階級,如果在公司裡遇到不如意的事,通常就會到小酒館裡,講點

抱怨的話或說說上司的壞話,適度地去除不滿的情緒。因為在公司裡絕對不能

訴說抱怨或說上司的閒話,只好到喝酒的地方釋放怒氣。就某種層面而言,

這是基於成熟、智慧的舉動。

對個人來說,職場發生的事屬於外部因素。有時很難靠自己解決這種外在的

因素。因此在情緒的控制上,也必須下點工夫。 解決方法就是,到酒館去

發洩掉滿腹的抱怨。如果有個人可以聽聽自己的抱怨,讓自己的心情更清爽

,就能培養出寬容的心。到了公司,如果聽到上司無理的說詞,也能左耳進

、右耳出,聽完就算了。

就女性而言,有的人跟同事一起午餐閒聊,有的人晚上一起享用無酒晚餐。

無論做什麼,只要能好好地跟別人說說話,就可以有效防止壓力累積在身體

裡。也有人說,日本的顧問業沒有歐美國家來得發達,理由或許跟晚上在餐

敘、酒會上,同事間彼此充當顧問的發達機能有關。

就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能夠在放鬆的情況下與朋友、同伴交談,就具有

朋輩輔導( peer counseling)的效果。 在美國,除非升遷到了某個職位以上,

很少見到同儕晚上一起出去喝酒的習慣。人們既沒有抱怨的地方,也沒有說

真心話的機會。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會盛行找心理顧問做諮詢吧!

像日本這種「酒館(居酒屋)文化」發達的國家,好朋友就可以代替顧問的

功能。小吃店的老闆娘如果願意傾聽,也彷彿有了顧問(諮詢)的效果。

此外,日本的「喝酒交流」(譯註:原文為造字「 nomi-cation」,意思是指

一邊喝酒、一邊溝通意見),可說是職場裡重要的資訊交流場所,也是意見

溝通的場合。這種交流對促進職場的人際關係,可以說具有很大的助益。

職場的人際關係如果很圓順,在職場跟人相處時,就不太會感受到壓力,也不

容易對同事發脾氣。也就是說,對構築防止產生憤怒及壓力的環境很有幫助。

也可以說,就環境整頓層面而言,這也是情緒控制的方法之一。

乍聽之下,可能會覺得下班還一起喝酒很是浪費。但「喝酒交流」能改善與

上司、同儕之間的人際關係,以透過環境整頓、讓員工不易在職場產生負面

情緒的角度而言,其實是非常好的溝通方式。

10. 視情況,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到目前為止,我陳述了生活習慣上該如何控制情緒的方法。但如果這些方法

都做了,還是無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必須考慮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情緒無法控制的情況如果太嚴重,可能會影響個人的社會生活、產生障礙

所以最好儘早到醫院求診。

如果並非完全無法控制情緒,只是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容易生氣」或「情緒

比以前容易低落」的程度,那麼人們就可以透過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適度

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是情緒的不安定如果很明顯,或者持續發生情緒上的不協調,光是靠調整

生活步調,是很難自己控制住情緒的。尤其是當身體已經出現失眠、沒有食欲

的狀況時,更要注意。 依狀況不同,有時可能已經罹患憂鬱症等精神上的疾病

,患者最好到醫院求診,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治療。當被醫生診斷為憂鬱症

時,通常只要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就會改善。

照理說,人們如果服用藥物,就能早一點恢復健康。 調整生活習慣,的確可以

預防個人情緒產生不協調。但是,當你感到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已經明顯下降,

最好還是上醫院求診。如果到醫院之後,檢查的結果是「並非精神上的疾病」,

就可以採行下一章之後介紹的技巧,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文章標籤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