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您好:寶貝窩目前已經開放106年11月以後出生的 寶寶預約報名喽!~~

目前分類:嬰兒傳統習俗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生命禮俗





生涯之旅的起點–做十六歲

  

做十六歲

 

嬰兒呱呱墜地之後,生長的歲月何其漫長,好不容易從幼兒長到成人,就為他舉行「成年禮」。早期是男生到了二十歲,為他改變髮型戴上冠帽稱為「冠禮」,女生則在十六歲時為他改變髮型在插上一支笄,稱之為「加笄」。


不過,民間習俗以為青少年「做十六歲」較多,這是嬰兒周歲時為了「好育飼」(健康平安之意),向廟裡的神佛祈求後,以紅線繫著古銅錢或香火包,繫掛在嬰兒脖子上稱為「懸絭」。到了十六歲這一年的七娘媽或註生娘娘誕辰,再到廟裡祭拜,感謝神明十六年來的療護之恩順利長大,再將「絭」取下稱為「褪絭」;並且要焚燒一座紙糊的七娘媽亭,表示感謝神明保祐之恩。拜神供品有一項「芋油飯」,是寓意多子多孫之意。



                                                                               文章摘取自網路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禮俗





生涯之旅的起點–度晬

  

度晬

 

嬰兒滿周歲稱為「度睟」,民間習俗做度睟時,父母為了預卜嬰兒長大成人之後,從事那一種行業,在拜完祖先之後,就在廳堂地板上放一個大篢模,裡面擺上筆、墨、冊(書本)、雞腿、豬肉、算盤、秤子、柴片、蔥、銅錢、田土、包子等十二樣東西



















  度晬–抓周
度晬–抓周

,讓嬰兒自己去抓取,叫做「抓周」也稱為「抓福」,就看嬰兒抓的東西以預測將來做什麼行業,如筆墨冊是讀書人;雞腿、豬肉,包子、象徵嬰兒將來有食福;算盤、秤子是商人;柴片、蔥取質諧音象徵聰明;銅錢即是有錢人......。將來是否果真如此,那就要看個人的造化,這些習俗是農業社會中單調生活的調濟作用,人們藉新生兒的來臨慶祝一番,亦可視為為人父母「望子成龍」、


從小看大」的一種遊戲。


早期習俗,抓福後用紅龜粿,讓嬰兒一隻腳踩一隻,寓導如龜長命百歲,並用「米芳」,抹一下嬰兒的嘴巴並唸說:「臭嘴去,芳嘴來!」嬰兒滿嘴香氣,象徵嘴巴甜,長大必定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文章摘取自網路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禮俗





生涯之旅的起點–三朝洗兒

  

三朝洗兒

 
嬰兒呱呱墜地,一家人非常歡喜。不過也得看是否足月出生,早產兒在當時並沒有保溫箱設備。就要看懷孕幾個月出生,俗諺說:「七成八敗九惡飼」,第七個月生下來反而比八九個月生下來者存活高,「惡飼」是不易養育的意思。

















  三朝洗兒
三朝洗兒
順利生產的嬰兒就要為嬰兒做一次正式的洗澡稱為「三朝洗兒」:沐浴的水要以桂花心,柑橘樹葉或龍眼樹葉燒成香湯,並在澡盆裡放置三個小石頭及十二個銅錢仔,以示吉利。洗澡時要在嬰兒胸脯輕拍三下,稱為「做膽」意思是讓嬰兒成長之後較有膽識。–凡此程序都是在祝禱新生嬰兒「好育飼」平安成長,石頭寓意「頭殼硬」即健康的意思;古銅錢因鑄有吉祥圖紋字句,民間俗信具有壓勝作用。


洗完澡為嬰兒換上新衣裳,由阿媽(祖母)抱著拜廳堂上的神明與祖先,供品有牲禮、雞酒與油飯。後兩樣供品要分送親友及鄰居,收到的禮物者則在盤子上回報一些白米,上面鋪上一張小紅紙條再壓一顆小圓石頭,再把原來的油飯最上面部分為「油飯頭」撥一點在紅紙上面,祝福嬰兒「頭殼硬」,身體健康「好育飼」;送到外家的禮,叫做「報酒」。


民間拜拜習俗供品雞鴨都將腳倒折扣進腹中,但三朝與平時不同,雞腳是放任直伸不折,意思是象徵嬰兒身體健康,即俗諺所云:「腳長有食福(祿) 」;又通常拜拜敬神之酒是分三次倒酒,三朝也有不同,要一次倒滿,也是象徵嬰兒不會到處撒尿之意。

                                                                                             文章摘取自網路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禮俗





彌月

  

彌月

 

嬰兒出生一個月稱為「彌月」,這一天要做油飯一類的食品拜神明,也要為嬰兒理髮,剃掉的是胎髮,書香門第人家就請毛筆店製作毛筆,稱為「胎毛筆」;不過也有人在第二十四天理髮,這是寓意二十四孝。嬰兒第一次理髮,習俗上都鄭重其事,洗頭水要放置石頭、銅錢,意義與三朝洗兒相同,另外還要準備紅蛋與蔥,將紅蛋輕輕在嬰兒頭上滾動三次,寓意紅頂,將來當大官,並將蔥汁與蛋黃拌合,在嬰兒頭上象徵性做塗抹狀寓意去頭垢,所以用蔥則是取其諧音象徵聰明。



















  手持雞筅唸
滿月,手持雞筅唸

程序完成之後,由阿媽或母親抱著嬰兒,站在門口手中拿起一把「雞筅」,敲打地板裝做趕雞的樣子,並唸唱道:「鶜鴞(老鷹)飛上山,嬰兒快做官;鶜鴞飛高高,嬰兒中狀元;鶜鴞飛低低,嬰兒快做父!」「高高」台語音ㄍㄨㄢ‧ㄍㄨㄢˊ與狀元之元押韻。


舊俗,女兒嫁出去如果久久還沒有懷孕,外家都不好意思到親家去,所以滿月這一天,外家要送來一份禮,從嬰兒頭上戴的帽子,身上穿的衣褲,腳上穿的鞋子一應俱全,還要加上金飾,這些禮品稱為「頭尾」;另外還要搓湯圓,稱為「外媽圓」,「圓」即湯圓,意在祝福嬰兒一生圓滿幸福。


                                                                                                      文章摘取自網路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禮俗





生涯之旅的起點–收涎

  

收涎

 

嬰兒出生滿四個月,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叫做「收涎」,當天要以紅線串著十二個或二十四個口酥餅,掛在嬰兒的脖子上,並由幾位福壽雙全的長輩,各取下一個餅在嬰兒嘴唇抹一下說句吉祥話:「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收涎收焦焦,明年予妳老母生男胞」,「焦焦」(台語音ㄉㄚㄉㄚ意思是把口水擦乾)「男胞」(台語音ㄌㄢˇㄆㄚ意思是男性性徵),因初生嬰兒常常流口水,所以為他舉行這個「收涎」禮。早期民間習俗較重生男,故有此「講好話」之俗,如係生女更要說此期待的祝詞。























  收涎
收涎
   

「收涎」(涎,台語作瀾)禮也稱為「做四月日」這一天也要拜神明,供品有魚、肉、雞等三牲,還要桃子形的粿寓意嬰兒長壽。這一天娘家也要送一份包括「頭尾」的禮物,外加紅圓叫做「四月日圓仔」;古俗娘家還要將紅圓分送親友,意思是告知親友添了外孫。婆家仍舊要將雞酒、紅桃粿分親友。


      文章摘取自網路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剪臍 (時間:出生時)
在古代,婦女生產都是由產婆負責接生,而剪臍就是生產中重要的一道手續,同時剪臍之後產婆會在傷口塗抹上麻油,以現代眼光來看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也難怪民間有"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之諺語。生完之後,胎盤必須裝在甕中,再埋到土裏。現在生產都是在醫院,定期產檢加上醫療進步,生產危機已減少許多。胎盤也都是由醫院來幫忙處理,也就沒有埋胎盤的習俗了。

禁忌:為了怕發生血崩,所以產房內不可放置紅色以及水流類的東西,因為此兩樣物品使人有血崩的感覺。

2、坐月子 (時間:生產後)
生產之後,嬰兒與母親就要開始進入坐月子階段了,這整個月或四十天,產婦與孩子都不可以外出,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媽媽與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休息。

禁忌:1.以前的人認產月內房是不潔、不淨的,其實,主要也是希望能減少去打擾產婦的親友。2.產婦在滿月前是不可外出的,必須等做完月子,才能恢復以前生活。

3、三朝 (時間:出生第三天)
寶寶出生後的第三天,在習俗上稱為三朝。這一天要幫寶寶洗澡,洗澡時在浴盆內放入桂花心、橘子葉、三塊小石子。桂花心象徵富貴;橘子葉代表甘甜以及繁榮的意思,希望以後能夠子孫滿堂;對石子有兩種說法,一是要幫小寶寶作膽,所以要挑選大小適中的石頭(膽子不能太小也不能膽大包天),而且形狀要圓,個性才會柔和圓滑。第二種說法,則是希望寶寶有一個如石頭般的硬頭殼。

洗完澡穿上新衣後,要準備雞酒、油飯祭拜祖先及守護神。一般祭拜時會將牲禮的雞腳塞入雞腹內,可是行三朝之禮時,雞腳要放在外面,代表孩子會有一雙健壯的腳,另外,俗話也說腳長有吃福,表示孩子以後有豐衣足食的福分。

準備的物品:1.桂花心、橘子葉、三塊石頭、浴盆。2.雞酒、油飯、祭拜用品。

4、報酒 (時間:出生第三天)
報酒又稱報喜,也是習俗三朝這天要做的。當祭祀祖先等儀式完成後,就要送雞酒、油飯至娘家,通知娘家小外孫已經出生了,而娘家則會回以各種補品,讓產婦調補身體。

同時也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以感謝媒人當初做媒,分享新生的喜訊,不過,因過去重男輕女的關係,有些人只有在生男丁時,才會送雞酒、油飯給媒人。此外,也會將雞酒、油飯分送鄰居,讓大家一起增添新生命的喜悅。

準備的物品:雞酒、油飯

5、剃頭 (時間:出生二十四天或滿月時)
剃頭儀式因各地習俗不同,有人會選在滿月當天,有些則出於二十四孝的原因,希望未來孩子能孝順,而選在出生二十四天時進行剃頭的儀式。另外,再仔細些就會看看剃頭當天是初幾,又代表著什麼意義,如初三(代表富貴)、初四(悅色)、初八(長命)……有時會刻意順延一兩天,等好曰子時才剃頭。

剃頭時,先請來有經驗的剃頭師傅,同時在浴盆裏備好陰陽水(一半煮開的水 + 一半生水)放入紅雞蛋(紅頂)、鴨蛋(壓煞)、艾草(清淨)、蔥(聰明)、石頭(代表作膽以及頭殼堅硬),由剃頭師傅幫寶寶剃掉頭發及眉毛後,拿起雞蛋在寶寶臉上滾一圈,再拿鴨蛋在身上滾一圈,說著"雞卵面、鴨卵身"等吉祥話,希望寶寶能有雞蛋般漂亮的臉蛋,及鴨蛋般健壯的身體。

準備的物品:紅雞蛋、鴨蛋、艾草、蔥、石頭

6、 彌月之喜 (時間:出生滿一個月)
經過了一個月(有人四十天)的"閉關"階段,母親與嬰兒已經正式做完月子,要開始恢復過一般的生活了。為了慶祝新生命的加入,通常會在這天舉行滿月酒,小規模的會邀請親友來吃雞酒、油飯,正式一些的還會訂席宴請賓客,近年來有些明星因為結婚時"來不及"通知大家,而就以孩子滿月時,正式告知親友、觀眾,他們不但結婚而且寶寶也出生了。這也算是隨著時代轉變,而出現的奇妙景象吧!

除了請客,現代人多半以彌月蛋糕或彌月油飯分送親友及同事。當然收到喜訊的親友,則禮尚往來,回以紅包或是嬰兒用品等作為祝賀。

這一天,外婆家也會準備送頭尾,指的就是寶寶從頭到腳所需的各種東西,包括衣服、帽子、鞋襪、蒙被、蝦仔衫等等,還有外媽圓、紅龜稞、紅桃、禮燭等。通常外婆家送來的衣服背後都會繡上"卍"字,象徵保平安的意義。

7、喊鴟鴞 (時間:滿月時)
滿月時還有一項習俗"喊鴟鴞",鴟鴞指的是老鷹。找來哥哥或姐姐背著小娃娃到外頭,繞行房子一周,手中還要拿著趕雞用的杆子,邊走邊喊"鴟鴞飛上山,囝仔快做官;鴟鴞飛低低,囝仔快做爸;鴟鴞飛高高,囝仔上狀元"(台語)。然後,背人的哥哥或姐姐,可以獲得一隻雞腿。

準備的物品:趕雞用的杆子、雞腿。

8、取姓名 (時間:出生四個月左右)
因為過去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大,所以,以前要幫孩子取名字,大約都是四個月左右的事,通常父母會找算命師或家中輩分大的長輩來幫孩子取名字。而且,過去認為名字越隨便甚至難昕,孩子會比較好養,所以罔腰、罔市、阿狗之類的名字時有所聞。

當然,現在規定孩子出生一個月內就要報戶口,所以也就早早開始幫孩子取名字,加上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取名字可就成了一件大事,不但要排八字、看生肖,還要清新脫俗,響亮好昕,希望孩子能一個好名字帶來一輩子好運。

9、做四月日&收涎 (時間:出生滿四個月)
寶寶滿四個月大時,就代表跨過了新生兒時期的危險關卡,此時會為孩子做四月日。要準備牲禮、紅桃、紅龜等祭祀祖先神明,外婆家也會送禮給小嬰兒。另外還有一個儀式就是"收涎",也就是收口水的意思,因?有的小孩子很會流口水,常常弄得胸前濕答答,因此希望透過這個儀式,可能讓寶寶不再流口水,長大成人。

收涎時要準備空心的餅乾,用紅絲線將餅乾穿成串,挂在寶寶脖子上,然後,抱著寶寶到親友家,請親友來收涎。親友會將餅乾折成兩半,然後拿餅乾在寶寶下嘴唇劃一下像擦口水的動作。然後說吉祥話:"收涎收幹幹,後胎生卵葩"、"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台語),主要是祝福下一胎能一舉得男。這又是以前重男輕女的觀念,至於現代有很多人反而覺得生女兒才貼心,所以吉祥話可能要修改嘍!

四個月內的禁忌:
1 不可吃肉——以後會生瘡
2 不可淋雨——以後會哮喘
3 不可夜出——會沖煞到
4 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稱讚他,如很乖、不愛哭——以後就失靈嘍

10、孤齒 (時間:七至九個月)
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發牙,代表的正是一個孩子的生長發展階段。現在孩子營養好、剌激多,成長的速度多半會超越以前,快一點的寶寶可能六七個月就會長牙了。

因為以前的人覺得只長一顆牙是不好的,所以這時就有了"吃姑米,穿姑鞋"的習俗。要請姑姑拿來水米(泡過水的米),用來煮成稀飯讓寶寶吃,還要請姑姑送一雙鞋讓寶寶穿,如此有吃又有穿,就能夠祝福寶寶快快長牙。

準備的物品:姑姑家的水米、姑姑送的鞋

11、度晬&抓周 (時間:滿周歲)
度晬指的是寶寶一歲了,為了慶祝寶寶滿周歲,準備牲禮及紅龜祭拜祖先神明,而外婆外公也會送來頭尾(從頭到腳的衣飾、金飾)。也有人度晬時,準備一個包子,用包子來擦嘴,然後說"臭嘴去,香嘴來",主要是希望寶寶以後不會嘴爛,而且也有象徵長大的意義。

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節目,就是寶寶的第一次性向測驗——抓周。相傳抓周的習俗是從南北朝就已經開始了。由家長為孩子準備十二項能代表各行各業及未來志趣的物品,照舊俗會將這些物晶放在米篩中,再讓寶寶往前爬,隨他自己的喜好,抓出代表他未來發展的東西。當然,不管孩子抓出什麼東西,父母總有能力為孩子加上"以後是億萬富翁、大老闆、大律師"等等注解。准不准就等長大之後才知道了,不過當下想必能為父母帶來無比喜悅與期望。

<十二項抓周物品>
書:會讀書,文人雅士
印:有權勢,做大官
筆:會寫字,文筆佳,可當作家、記者
算盤:會計算,可當會計師、商人
墨:會作畫、書法,可當畫家、書法家
錢:賺大錢,有財富
雞腿:有吃福
芹菜:勤勞、做事踏實
尺:善設計、丈量,可當設計師、建築師
蔥:聰明、腦筋靈活
蒜:擁有算數、計算能力
田土、稻禾:可從事農事

<現代常用抓周物品>
聽筒:醫生
滑鼠:電腦工作者、程式設計
刀劍、槍:軍官、警察
書:律師、作家
麥克風:歌星
金卡:擁有錢財

12、周歲前禁忌
1.不可吃雞腳——以後會撕破書。
2.不可親睡覺中的小娃娃——小孩子會睡不好覺。
3.日落後不洗澡——會犯煞。(過去沒有熱水器,會選天氣暖和時幫寶寶洗澡)
4.不可用尺打小孩一一以嫌會蠻皮。
5.不可吃茄子——以後會蛀牙。
6.不可吃魚卵一一以後不會算數。
7.不可吃雞腸——以後會說話囉嗦。

13、收驚
有些小孩膽子小,被車聲、狗叫聲嚇到,或是沒來由地哭鬧不安,這時長輩會認為孩子是被嚇到,而要幫孩子收驚。

一般來說,可請收驚的師公或長者出馬,多半是用米、孩子的衣服等物品來收驚。也有人將小孩子衣服拿去廟裏,由廟方收驚。

小迷思:新生兒會有一種“驚嚇”的生理反射動作,睡覺時會突然雙手對稱性的向上或向外舉、手指外張,這是正常的生理行為,一般在四至六個月之後消失,因此有些長輩會將嬰兒雙手包起來,不讓手自由亂動,以免嚇到。不過滿月之後,最好還是要給孩子活動四肢的空間,這並不是受到驚嚇,長大之後自然會消失。

14、做義子
據說如果孩子愛哭鬧、不好帶,就要給神明做義子,多半是給關聖帝君、媽祖、觀世音菩薩等神明做義子,希望神明能保佑孩子,乖巧又健康。還會將廟裏求過祝福的銅錢、護身符挂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時時受到神明的庇佑。

                                                                                            文章摘取自網路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滿月習俗
(1)
做三朝~嬰兒出生的第三天的禮儀。
<1>洗禮淨身
<2>祭拜祖先神明<3>報酒


(2)做滿月~ 滿月禮在嬰兒出生滿一月舉行,又稱「彌月禮」,滿月時所做的慶賀稱「做滿月」。

禁忌約束也解除了,故舉行剃髮儀式,讓嬰兒有去除穢氣之說。再來,剃胎毛能夠使新長頭髮濃密漂亮,還有從頭開始、圓滿一生之意(亦有人在二十四日舉行剃髮,緣因二十四孝故事,第二十四日剃頭,孩子長大會孝順父母一說)


<1>祭拜祖先神明<2>送頭尾<3>遊行 


(3)做4月日~ 嬰兒出生的滿四個月(指農曆)的禮儀,俗稱「收涎」儀禮。
<1>.準備穿貫餅12或24個(餅中間有圓孔)用紅線繩串起,掛在嬰兒脖子上。
<2>抱至親友家中,由親友取下一個「穿貫餅」,用餅在嬰兒嘴邊抹一下,同時口說吉祥祝福語


(例:台語俗諺-收涎收搭搭,乎你老母後胎生卵胞;收涎收離離,喝你明年招小弟)


(4)做周歲~ 寶寶滿週歲生日,俗稱「度晬」,也是寶寶的第一次做生日。


「抓周」(又稱拈周、試周、試兒、試晬)儀式。


PS:準備12種東西(書、筆墨、尺、算盤、錢幣、雞腿、大印、秤、蔥、蒜、芹菜、田土)將寶寶放在米篩內,讓他任意抓取,用以預測將來命運或會從事的行業。


 古俗中代表12種象徵物品意義:
--很會讀書的讀書人
--很會做生意的商人
--取"蔥"音同"聰",表示生性聰明
--取"蔥"音同"聰",善於計算
--從事有尺相關工作(例:木匠、設計師等)
筆墨--能成為書法家(或畫家)
算盤--精明的商人
錢幣--將來會很有錢,是大富翁或有錢人
雞腿--有食祿(有口福)一生不愁吃
大印--表示將能做大官(政府官員)
芹菜--取"芹"音同"勤",個性勤勞
田土--成為大地主,從事農業相關工作

當然時代進步,也可以更換原有12種象徵東西,加入父母期望的職業或新興行業例如:
--能當軍官
鍵盤或滑鼠--從事和電腦相關工作(例:程式設計師等)
聽筒--將來會成為醫生
計算機--以後會當會計師
CPU/IC--從事與半導體相關工作
LED/LCD--從事與光電產業相關工作
……………………………………其他可自行想像加入

參考資料 http://hn87002656.myweb.hinet.net/mon-1.htm


Betty 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