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產後憂鬱者 應少勸說、多陪伴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 2012年11月30日
若產婦出現產後憂鬱症,先生或家人最好的幫助就是少勸說、多陪伴 …
若產婦出現產後憂鬱症,先生或家人該怎麼應對才得宜呢?
兩性生理講師魏兆玟表示:「要有認知可能有疾患,及早帶她接受醫療
協助;生活上則少勸說、多陪伴!」
▲
若產婦出現產後憂鬱症,先生或家人最好的幫助就是少勸說、多陪伴,
並要有認知可能有疾患,及早帶她接受醫療協助。
魏兆玟表示,產後憂鬱症是因大腦的荷爾蒙不穩定產生的生理疾病,患者
雖然肢體是有力的,思想上卻有如植物人般無法控制自如,因此整個人會
呈現懶懶的、容易出現負面思考,猶如掉到死亡幽谷般。
有些人認為轉變念頭很簡單,會對患者說:「妳就想開一點!」
但魏兆玟指出,這類患者真的對自己的行為無能為力,這樣的話語反而讓
她更增添罪惡感,變成更想不開,甚至完全否定自己的價值;若要刻意讚
美她,可能也不是一個好方法,她會認為是故意說反話,因此應避免這類
勸說的話語。
最好的幫助就是陪伴,魏兆玟表示除了先生,找娘家的親友或是太太的友
人,較能讓這些產後憂鬱症的產婦安心,陪她把情緒表達出來、協助照料
孩子,也鼓勵陪她做些能出汗的運動。
雖然起步很難,但若能讓產後憂鬱症患者多做運動,可幫助腦內分泌增加
好心情的荷爾蒙,有益改善症狀。
此外,也建議先生下班回家之後,可幫太太做些按摩,讓她放鬆。
魏兆玟表示,產後低落情緒與產後憂鬱症的差別,仍需醫療專業來診斷,
產後憂鬱症患者多半需要藥物的協助,但患者本身未必發出求救訊號,提
醒家人要有這樣的認知,可用很中性的表達方式告訴她:「妳是孩子的媽
,現在我們需要醫療協助,我才知道如何用更專業的方式陪伴妳。」千萬
不要諱疾忌醫。
文章摘取自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