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兒生活 3月號 NO.274 |
何謂書寫能力?
所謂的書寫是指使用並操作書寫工具(例如:鉛筆、原子筆、毛
筆),在紙上進行有意義的紀錄或產生文字;書寫是人類除了透過語
言、手語以及電腦之外,用來溝通與交換訊息的一種方式。
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林茂勳表示,大部分學齡前的孩子喜
愛嚐試塗鴉,而塗鴉同時也是正式書寫前的重要準備活動;學齡前孩
子塗鴉通常是一種創作,不具備特定溝通意向,從過程之中孩子可以
達到自我滿足、宣洩情緒、投射內心想法或者體驗不同書寫工具表現
出的效果。
書寫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書寫對於孩子的重要性,除了滿足接下來學齡時期學校的紙筆活動要
求之外(例如:寫作業或考卷),也是孩子融入社會文化的關鍵能
力!林茂勳治療師指出,孩子從注音符號、數字以及形狀、乃至於文
字的學習過程,都少不了需要利用書寫來重複認識與知覺的過程,因
此,孩子需要利用書寫來逐漸融入社會文化,而書寫能力成熟與否也
與學習歷程的品質環環相扣。
書寫能力 VS.手部發展
當孩子握住筆開始,第一個涉及的就是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接下
來,我們就來分階段瞭解學齡前孩子的手部發展階段。
0~3個月:
能夠反射性的抓握,但還不會放下玩具,且雙手可以移動到胸前碰
觸。
4個月:
能將手裡的東西往嘴巴送。
5個月:
雙手皆可緊握小物品或玩具。
6個月:
開始會敲打玩具。
7個月:
坐著時雙手可同時拿著小積木,並開始從一手傳遞到另外一手。
8個月:
手開始可以耙子的姿勢抓東西。
9個月:
利用虎口夾起東西(拇指加四指),並開始使用食指去觸碰東西。
10個月:
能夠拍拍手,可拿東西(例如:積木)相互敲打。
11個月:
能將小東西放入杯子或是容器中。
12個月:
可用拇指與食指尖拿東西。
12~14個月:
可同時拿起兩個小東西,可以疊兩塊積木,把瓶子裡的東西倒出來
14~16個月:
會打開盒蓋,嘗試拿筆亂塗(握拳方式拿筆)。
16~19個月:
可疊三塊積木,能操作湯匙舀物,模仿畫直的線條,可將簡單的形狀
拼圖(例如:圓形)放進模型板中。
19~21個月:
可模仿摺紙的動作,會上玩具的發條,模仿畫直線及圓形的線條,能
疊高4~5個積木。
21~24個月:
將球丟出會去捕捉,可以一頁一頁地翻材質較厚的書本,能疊高6~7
個積木。
24~27個月:
會洗手以及擦乾手,可將3塊積木排成一直線,並且一頁頁翻較薄的
書。
28~31個月:
可疊高8塊積木,會使用粘土捏做出類似自己所想的物品並命名。
31~36個月:
可幫忙擺放餐具不會打破,並使用小剪刀剪紙(但技巧尚未成熟),
串大珠珠。
3~4 歲:
使用工具性玩具,如拿起小鎚子打玩具釘,可模仿搭橋,剪刀可以連
續剪2~3刀;並能夠固定三點式抓握東西。
4~5歲:
可玩洞洞版;能嘗試扣扣子與解扣子;練習拿鑰匙開門;開啟、蓋上
小罐子;把曬衣夾夾在衣架上;能使用剪刀剪下簡單的幾何圖形、剪
曲線;能夠三點式抓握東西。
6歲:
能使用剪刀剪出較複雜圖形;可以用積木蓋出有門且結構堆疊較複雜
的房子;並能無需協助自行將鞋子穿好。
書寫能力 VS.視知覺發展
由於書寫活動必須依賴視覺持續引導手部動作方能完成,但是幼兒園
或學校裡的書寫活動可不是只有完成簡單的線條而已,有許多像是描
寫、仿寫抄寫、紙筆測驗…等多樣性的活動,需要與認知層面中的視
知覺能力相互配合。
視知覺是什麼呢?學者Zaba曾提出視知覺的定義是一個負責對視覺刺
激接收與認知的過程,視覺接收部分指的是從環境中執行和組織資訊
的過程,而視覺認知部分則是去解釋與使用我們所見資訊的一種能
力。
林茂勳治療師進一步舉例解釋,爸媽在開始書寫前可觀察孩子是否能
夠認出1~10的數字以及注音符號,有沒有形狀、大小、排序、左右與
長短的概念?雖然動作與視知覺是屬於平行式的各自發展成熟,但書
寫活動是需要兩者相互配合協調的。
運筆之前的手部學習
在孩子拿起筆寫字前,林茂勳治療師建議爸媽觀察孩子的基礎能力是
否達到成熟的指標,切勿心急,以免造成握筆姿勢不良以及字體辨識
度差…等問題,甚至排斥書寫相關活動。
1.動作方面:
軀幹穩定度
孩子是否能穩定地坐在椅子上?肩頸關節、手肘與手腕是否能提供穩
定的支撐力量?若是孩子時常坐姿歪一邊、歪著頭,或是顯得吃力甚
至是以手撐住頭或托下巴…等,表示孩子身體力氣尚不足,需要做一
些全身性大動作的活動來提升(例如:跑跳、抬著腳用手走路、丟
球),甚至可以把書寫或畫畫的平面移到牆上進行或趴著做,增加肩
頸部的力氣;通常孩子在進行書寫活動時,爸比媽咪從後方就可以觀
察出許多訊息。
指側抓握
這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繁的動作之一,即為使用拇指指腹與食指側邊
抓握物品,例如:拿著鑰匙開門、拉拉鍊、拿提款卡或鈔票、剪紙時
托住紙張的動作、翻頁…等,此一抓握獲得良好的穩定度,才能確保
物品不會滑脫,而這需要姆指與食指良好的協調。
常見於孩子學習書寫時以指側抓握來握住筆,以便獲得較好的穩定
性。爸比媽咪可以觀察孩子操作物品的狀況,是否容易脫落?例如:
拿曬衣夾讓孩子夾衣服,開合角度是否夠大?練習拿鑰匙開門時鑰匙
是否會掉落?是否能順利轉動?或者請孩子使用指側抓握住紙張的一
端,接著爸媽將紙張抽離像是玩拔河的動作,觀察是否容易抽掉紙
張?
分離性指動作
分離性指動作是孩子精細動作成熟的指標之一!意味孩子從基本的抓
握進步到更複雜的層次;而所謂的分離性指動作是指各個手指能否單
獨活動而不受其它指節影響,例如:掐指一算的動作,也就是對掌,
需要拇指彎曲依序以指腹觸碰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等各指指
腹,再反序觸碰回來;這是手指間互相彎曲協調的動作,而且也需要
各個指頭有獨立動作的能力。
爸比媽咪觀察的重點在於過程中孩子會不會有多指一起碰觸的情況
(常見無名指與小指會同時彎曲),或者都是拇指彎曲去碰觸而其他
指皆沒有彎曲。在日常生活中,將手平放桌上玩烏龜翹的遊戲,也能
觀察單獨的指動作;在學習數量概念時,常會請孩子數自己的手指或
者把某一數量以手勢比出來,也能觀察到孩子的分離性指動作是否成
熟,例如:依序比出1~5的手勢,觀察轉換是否流暢。
三點式抓握
三點式抓握指的是拇指、食指與中指相互協調運用指腹來拿取物品,
而此時後兩指(無名指、小指)是處於彎曲握拳的狀態;換言之,也
就是前三指獨立出來動作,後兩指穩定支撐,而這種分工合作的模式
是流暢地操弄書寫工具的先決條件!
以書寫活動而言,由於後兩指穩定地支撐在桌面上,前三指才能靈活
地操作筆桿;而在生活中爸比媽咪可以請孩子比出「數字8」的手
勢,接著觀察孩子是用哪些指頭呈現「3」?是像童軍敬禮時(也就是
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拇指與小指彎曲)的3?或類似像三點抓握
的3?
其他活動例如:扭轉瓶蓋、扣扣子、綁鞋帶等都需要良好的三點式抓
握能力,有時可以讓孩子手裡握住小球或者紙團,一邊使用前三指
(拇、食、中指)來操作積木、夾取物品或組合玩具,一邊保持手裡
的小球不掉落,也能增加三點式抓握的熟練度。
掌指協調技巧
掌指傳遞指的是物品在手掌與指頭之間傳遞,這需要具備有良好的手
指靈活度,以及手掌持物的穩定度。例如:伸手從口袋裡拿出幾個銅
板,依次將銅板放入手掌中與投入幣孔時,就需要手掌與手指來回傳
遞的動作。爸比媽咪可以觀察孩子在拿取或者投幣的過程中,手裡其
他的銅板是否會滑落?
而掌指旋轉需要調整手指姿勢的能力,例如:寫錯字時將筆旋轉,直
接使用筆頭的橡皮擦來擦拭;其他像是握筆離筆尖太近時,能否順利
調整筆桿的位置等,都是需要好的掌指動作相互配合。
詳細全文請參考2013年3月號No.274 【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林茂勳
現任:維新復健科診所兒童職能治療師
學歷: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碩士
經歷: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客座技術講師
維新復健科診所親子教養與家長支持團體主持
高高屏特殊教育巡迴職能治療師
臺東榮民醫院復健早療部職能治療師